今天(12月16日),记者在南京市“智慧南京”中心的大屏上,实时更新着南京高风险家庭的状况。这是南京依托人社、卫健、应急管理、医疗保障、残联等14个部门31类人群30余万人相关专项数据资源,通过市大数据局的数据整理,建立的南京基本生活中高风险家庭数据库。一旦在库人员因遭遇自然灾害,火灾、爆炸等意外事件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在10万元以上的;因交通事故、人身伤害等意外事件造成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中断的;因突发重大疾病、器官移植等原因,造成医疗费用支出过大,个人承担费用超过2万元的以及新领残疾证人员等四类情形,系统将自动预警。
家住南京高淳漕塘村的高梅英,家里主要靠老伴姜同伟打工维持生活。前不久姜同伟因患食道癌住院治疗,正当高梅英一筹莫展之际,社区网格员主动上门确认情况,帮她办理了低保,发放临时救助金。
南京高淳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汪建平告诉记者:“我们及时推送预警信息给街道,街道第一时间组织核查及时向她家宣传政策,帮助办理了低保,基本保障他们家的生活”。
救助如此及时,就是得益于南京建立的高风险家庭数据库。运用大数据排查预警和网格员入户核查等方式,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。一旦在库人员发生大病支出、意外事件造成经济来源中断等情形,系统将触发预警,从而"主动发现"救助对象,堵住了救助漏洞。
南京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徐贻珠告诉记者:“我们充分运用大数据,打破传统的救助工作模式,积极破解社会救助审核办理难 、 主动发现难,全力推进社会救助放管服的改革 。”
去年,江苏坚持问题导向,推出了以"只需跑一次、无需开证明"、构建弱有所扶大救助体系等为重点的7项温情救助改革举措,让救助更有"温度"。
淮安市民蔡汉进没有劳动能力,妻子又长期患病生活困难。他想申请低保又怕程序太多跑不下来。当地民政部门了解情况后告知,只要提交身份证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即可申请。蔡汉进拿到低保证高兴地表示:“没想到一张身份证和一张授权委托就把我们所有的事情办好了 ,生活有了保障,心里也踏实了。”
淮安市淮阴区民政局副局长张家宏表示:“通过政府信息平台查询,取消提供材料证明,让困难群众少跑腿、不跑腿。以前困难群众求助,申请什么,我们就批什么,现在综合评估,只要符合政策条件的,该享受的政策一个不漏”。
记者从江苏省民政厅获悉,如今,江苏省建立了省、市、县三级联动核对机制,省级核对平台连通43家银行金融机构、10家省级部门,实现对救助家庭"房子、车子、票子"等16个项目的大数据核对。乡镇(街道)政务中心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60多个救助项目集中到社会救助"一门受理、协同办理"平台上,实行"一表登记,一网办理"。通过“简”程序,“快”响应,“缓”退出,“暖”服务,江苏用有温度的改革举措纾解民生急难。
(来源: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/王敏 编辑/梁瑄)
"从“人找政策”到“政策找人” 江苏擦亮社会救助温情底色"
"从“人找政策”到“政策找人” 江苏擦亮社会救助温情底色"
Copyright @ 2021 by CCTV公益新闻,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