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CCTV公益新闻,本网站与央视网、中央电视台无关。

「夏翎彰作品」论心

CCTV公益网 2020-07-29

     
       人的一切行动都是发自内心的。人心向善,就会做出令人称赞的举动;人心向恶,就会做出令人发指的行为;人心动荡,社会就会不安定;人心平静,社会也就会安宁。

       古人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人人所向往的。在里面,人人各司其职,各守本分,并乐在其中,也不会有任何的争端冲突。究其原因,是人的内心平静祥和,无欲无求,才使得社会不陷入欲望的泥沼。而现实社会中,大部分人都醉心于得到外界条件的满足,将时间精力放在追逐自己的欲望上面。当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后,虽然内心在成功之时得到了满足,但是过不了多久,又会坠入对下一个欲望的追求之中。而人的欲望是永远也填不满的。一心追求它们只会使自己堕入无休止的轮回。只会使自己的内心得不到安宁。其实,社会不和谐的问题本源,就是人内心的欲念。社会的和谐与否并不完全在于外在制度或条件,而是人心。有些人守法是因为他们畏惧,畏惧违法之后所受到的惩罚,畏惧因此而来的鄙视和孤立,畏惧违法之后内心的不安。换言之,他们是迫于各种压力而不得不去遵守法律等各种制度的。所以,一旦他们不再受到限制,一旦他们钻得法制的空子,他们便会开始做自己所不应该做的事情。而当他们发现无需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后。唯一限制他们行为的,只有他们心中仅存的良知。这时,如果他们又被强烈的欲望冲昏头脑,且意志不坚,那仅存的良知也会随着欲念的愈发强烈而灰飞烟灭。

       现实社会中的法治制度也不是完全健全的,也并不能涵盖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。所以大部分时候,都得靠我们自己心中的良知来引导我们走上正路,分辨善恶。我们要做的,就是要保护好自己心中的良知,不能因为一时所需而迷失。心中没有良知,心中无法的人是十分危险的,他们自己在社会中也寸步难行。如果无法辨别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,又极易被欲望所驱使,即便是有法律也很难限制住其行为。而只要心中有良知,有法,哪怕身处于没有法律的地方,都如同身处于有法之地一般,一切井然有序,安宁祥和。由此可见,社会的和谐是否往往取决于人的内心和谐是否。正所谓心怀如来,看事皆如如来,心怀粪土,看事皆如粪土。只要人的内心平静恬淡,那么不管外界如何,他眼中的世界都是美好的,也不必担心他会做出任何出格的举动。因为是一个人的内心指导着他的行为,所以说,为了社会的安定,修心对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,而建立一个统一的,健康的公共意识形态对国家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。

茶.jpg

       为了达到内心的平静,我们无需去外界苦苦寻觅,也不一定非得要拥有什么。一心追求外在条件只会使我们成为物质的奴隶。被物欲所支配的人,是不自由的人,而且你拥有的东西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消失不见。世间万物即是如此,一切都是梦幻泡影,一切都终将化为虚无。唯一真实永恒的,是心,铁器会随着时代的久远而生锈腐蚀,建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破败倒塌。只有坚定的心,永远也不会动摇。许多人为了使自己安心,选择去靠外在条件来满足自己。但是,即便得到了一切,内心真的就会平静吗?相反,有时候正因为得到了才会感到愈发迷茫空虚。得到某种东西时,必定也会失去其他某种东西。也许得到了身份地位,却丢掉了谦逊之心;得到了金钱名利,却丢掉了淡泊之心。大部分人就是在对外界条件的追求中渐渐迷失自我,丧失本心的。而圣哲贤人的可贵之处,就在于无论身份地位如何,抑或得到什么,他们都能固守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,不为外界所动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即便身无分文,家徒四壁,也不会为此感到一丝羞耻失望;即便是家境殷实,腰缠万贯,或取得什么成就,也不会为此感到一点骄傲得意。只要内心富足充实,也就不需要由外界来填补。人大部分时候其实是跟自己过不去,因为一些事而耿耿于怀,无法放下。到最后,只会使自己内心苦闷。所以说,我们要怀着一颗平常心看待事物变迁,享受自己内心的恬静和快乐。这样,也就不会有任何的非分之想来扰乱我们的心境了。

       人们常常嘲笑拉磨驴的愚蠢和贪婪,笑它们只顾眼前的,无法听从自己的意愿,被欲念牵着鼻子走。但是,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跟驴一样呢?我们总是不停地折磨着自己,跟驴一样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,终其一生,都苦于对欲望的追求。人生苦短,而欲念无穷,人永远也无法彻底满足。何必将我们有限的时间及精力浪费在终究会消逝的东西上呢?如果始终还是纠结于一些事情,那么就是庸人自扰了。人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在作茧自缚,使欲望束缚了手脚,而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,或是精进修行。虽说看来是欲望驱使着人们前进,但最终也不过是使人原地踏步罢了,仍只是像驴一般绕了一圈又一圈,沉沦于一个又一个轮回。与古人相比,虽然科学技术增长了,但是智慧,则未必然。众人沉醉于物质所构成的泡沫之中,变得轻浮,也更加脆弱。在时代的洪流中,人总是被裹挟着前进,却失去了自己的主见,也开始戴着有色眼镜观察事物,难辨真理。人之内心本是清澈透明,也是有无穷潜能的,只因随着世事变迁渐渐模糊,而变得麻木,几乎失去感知能力,只剩下最浅显的部分露出,所以人也就显得十分肤浅。其实不管是圣人还是十恶不赦的人,他们的本心是一样的,只是接受事物的方式不同罢了,人人皆可成佛。只有“断,舍,离”才使得我们的内心免于受到外物附着,以映照万物实态。之所以会持有错误的观念,是因为随着附着物的积累,而映射出错误的观点,制造幻觉。只有舍弃它们,才能真正通透。当将一切放下时,幻觉也就停止了。那时,即为永恒,即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

       故曰:“圣人无情”。

夏翎彰近照

       作者简介:夏翎彰,笔名秉藏。爱好读书,写作,籍贯河北,2005年生于重庆,在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就读高中。


Copyright @ 2021 by CCTV公益新闻,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