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身有逆鳞,唯顺始能亲。
文事存雄武,戎场贵虎臣。
众生皆畏虎,我辈独怜人。
试看人寰里,人都好噬人。
写廖彬宇先生威虎吟五律诗意图庚子中秋杨恒林
注:
古语云“龙有逆鳞,触之者死”,须知龙为天道所化,所谓不可触逆鳞者,乃不可逆天犯顺也;其二,天道有刑、圣雄有威,天威不可犯,《四十二章经》云“圣不可侮,祸必灭己。”
“文事存雄武”,典出《孔子家语》,子曰:“有文事者必有武备”,无武之文乃懦弱受辱之文,非真文大文雄文也。
孔子以文宣传世,然亦以其勇武杀少正卯,此即不迂也。世赞之曰“君子之诛”。老子云“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”,皆非柔术。
故天性有二,曰刚曰柔,曰仁曰义、曰男曰女。刚为理性,柔为感性。故男性多刚,女性多柔;男重理性、女重感性。违背天性则有伤天和,必伤性命。
古云情深不寿。何也?不寿者,不长久也。
偏重感性者易感情用事,情驾于理,则必用人唯亲、用人唯徒、用人唯奸,势必误事、坏事、败事,终必自绝于人、自绝于民、自绝于国。
何谓用人唯奸?因奸邪之徒善以谄媚投其好,魅惑其心而倚重之,若理性不足感性有余者,必受其惑,终必酿大祸。奸邪之徒因心不正,早晚必反,故感性者危殆也。且感性者用人,受制于情,则必置智于不顾,明知其不可而用之,皆困于一情也。故亲情、乡情、同窗情等,最易使人动情而忘智。故老子云:“人之所恶,惟孤寡不谷,而王公以为称。”何也?孤家寡人,乃谓当无亲也、无情也,论理不论亲也。以理行事,则大业可成、天地可理。苟如此者,曰“太上忘情”。
盖感性者防奸有道,欲用其人,必先观之、察之、验之,后可任之由之。俗语云“试玉须烧三日满,辨才应待七年期”。凡欲成大事者,用人不可不察,一试便知。
恩生于害,害生于恩。
打你至狠者,仇寇也;
伤你至深者,六亲也。
凡大雅者必大俗,此即大俗大雅耳。凡验人,以辱之骂之而能受者可矣,以抑之挫之求而不予亦能顺受者可矣。先能承其重,则后能享其荣。
仁有大仁,有小仁,有假仁,有不仁。
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不仁之仁,是为大仁。天生天杀,道之理也。
不仁者,理也、理性也。唯有不仁不义,能绝其假仁假义,显大仁大义。唯有不仁,而能大道广布、天理流行。
故仁者感性,义以为辅;义者理性,仁以为主。
凡古之欲立大事者,不以小恩小惠害大仁大义,故刘邦有无赖之态,乃被宵小冠以混吃混喝地痞无赖之污名。然刘邦终不因受小恩小惠而自毁格局,忘其大仁大义之初衷。功于千秋。
故于理性、感性之间,有一虎性。君子不重则不威,此虎性者,气节也、血性也、刚强也。以虎性对己,则大人虎变、自强不息;以虎性对恶,则杀伐决断,决不姑息藏奸。
《阴符经》云:“天发杀机,移星易宿;地发杀机,龙蛇起陆;人发杀机,天地反覆;天人合发,万化定基。”
盖古之真文者,必可建业垂统、护国兴仁,拯救苍生于水火,力挽狂澜于倒悬,如朱葛亮、范仲淹、王阳明、左宗棠、曾国藩者皆是;次可杀身成仁、舍身取义,气节恢弘、警醒世人,如文天祥、谭嗣同同属。
大丈夫立身行世,理性做事、感性为人、虎性立威,余以辅之,主次有序、公私分明。君子无威,道德不伸。三者不可混淆,混淆则糊涂也。
唯以感性做事则感情用事,必败;
唯以理性做人则至察无友,必怨;
唯以虎性做人做事则暴戾,必亡。
心怀猛虎,细嗅蔷薇。
蚁虫安知龙虎格局,鸟雀不识凤凰英姿。诚可叹也。
《易》云:“云从龙、风从虎”。飞龙在天、猛虎行地,龙虎交会则雷风相搏、刚柔并济,至刚至大至威猛。故龙虎相会谓风云际会,势可彬彬、振济天下也。
"廖彬宇谈虎的精神致敬画虎名家杨恒林"
"廖彬宇谈虎的精神致敬画虎名家杨恒林"
Copyright @ 2021 by CCTV公益新闻,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